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右玉道情-你在他乡

2025-04-12 11:10 来源:知痕网 点击:

右玉道情-你在他乡


看到一幅图片,是右玉的秋天,如我的梦般绚丽,这里是我的童话世界。

右玉位于晋西北边陲,自古为中国北方要塞,尤以古关杀虎口咽喉之地。是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杀虎口,这里有雄伟壮观的古长城,保存完整的杀虎堡,栉比鳞次的烽火台,苍凉古朴的古战场,罕见的古道敞路坡。。。

道情由来已久。

右玉是最多出现彩虹的地方。

右玉的秋色迷离

右玉在我心中已很久。

右玉道情,民间的小曲细腻柔和,委婉高亢,中间夹着一些凄厉的音调,会在不远山崖上的城堡烽燧间,缠绕着不肯散去,这才是右玉,边塞最真实的写照。

今年五月,从偏关出来,就去右玉,想去看看塞上绿洲,出的偏关城一直往东,这段路上拉煤的大车轰隆作响,尘土飞扬,本来是想一直往东,从右玉县穿行,往北去杀虎口,又重新导航走清水河,这条路清净的很,路上几乎没有遇见车,走和林格尔,似乎远了点,孤单的在广袤的地上上奔跑,路边是连绵起伏的荒原,古长城,烽火台,一直在远远近近的山岭上连绵不断,从和林格尔又回到山西境内到到杀虎口。

其实,我来杀虎口,并不是来看这个关口的,我只是想从右玉境内穿越,,右玉又称紫塞右玉,我想知道右玉的色彩。

走进杀虎口,那日进斗金斗银的繁华,已是昨日黄花。

山西人也就是晋商,当年经商走出山西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个走东口,也就是张家口,往北至俄罗斯远东;一个是走西口,那就是杀虎口,往西至中亚,这就是著名的“走西口”的必经之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道,现保存完好的约有一公里,宽不足3米,路边已是荒草丛生。 昔日古道,走过这里,就到了口外了,一路去了内蒙古和中亚,走出杀虎口才有了万里商机。

我们在残桓断壁间,捡拾着繁盛收场后的碎片,它比那喧嚣鼎沸的时代更有着彻人心扉的震撼。

两千年的历史岁月中,北方草原民族,执弓弯刀,时时想越过长城关隘,梦牵中原;从秦皇汉武,到康熙大帝,北望疆土,不敢有稍稍怠慢;晋商五百年,成巨擘,执牛耳,走出杀虎口,才有了万里商机。

万里长城,头枕渤海,收于沙漠,杀虎口兼有这个军事和商贸双重历史地位。

站在一段长城的残桓上拍的这张图片,风很大,几乎站不住,揽着旁边的一棵树,才不至于被飞吹走,站在这个垛口上才感觉到风力的强大,墩台高耸,西风烈烈,站在长城之上,还是能引发阵阵感慨,倍感历史的厚重。

我的耳畔一直回响着【走西口】这首民歌。

杀虎口新建的关口,右玉县在2000年前后对杀虎口进行了旅游开发,将原本明代长城遗址进行部分拆除重建,引起了不少争议,好在在不远处依旧是原始的风貌,曾经的金戈铁马、纵横沙场、红颜挚情,都与古老一起化为一把苍凉,将无边的晋北淳朴与内蒙粗犷释放在这一片热土上。

前面说过,我基本错过了我想走的右玉,但从内蒙绕回右玉县的时候,我还是看到了右玉,在初夏里,我能听见咿咿呀呀的右玉道情,在路上,忽然下起了雨, 前面忽然出现彩虹,把大地环抱了起来,西面天空却蓝天白云,阳光灿烂。

我听见伊呀呀呀右玉道情的婉转悠扬,伴着茶马盐商的车辙,撵出了生路和边镇繁荣,与岁月相伴,长城脚下的人家,百姓那浓浓黄土的日子,一缕青烟,几声鸡唱,汗浸沃土,满炕杂粮,右玉西口,积淀起特有的民俗文化,留住了历史,也书写了右玉精神。

回望,云起处,依旧是我绚丽的梦。

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

右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