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济南不再有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回忆学校的搬迁!

2025-06-23 00:37 来源:知痕网 点击:

济南不再有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回忆学校的搬迁!

济南曾经有一所学校那就是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是现在应该很长时间没有听说过这所学校了,并不是这所学校没有了,而是这所学校搬迁了,多年以前,这所学校搬到了潍坊的青州,并改名为潍坊理工学院了,青州是主校区,这所学校还在潍坊建设了中心校区,这所学校在潍坊也是发展的不错的,两个校区合起来占地有两千多亩,学生人数也不少。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搬迁至潍坊青州的过程如下:

2011年签署协议:2月11日,山东师范大学与潍坊青州市人民政府、山东禄禧置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决定将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的办学迁至青州。

2012年筹备工作:在这期间,各方就变更办学地点和法人等事宜进行商讨和准备,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禄禧置业有限公司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稳步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完善青州校区的办学条件。

2013年正式搬迁:9月,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正式迁至青州市,同时山东民族技师学院并入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2019年转设:6月,经教育部批准,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转设为潍坊理工学院,在青州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搬到潍坊青州,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合作办学推动: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与潍坊青州市人民政府、山东禄禧置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综合分析合作方的资质、信誉、实力与办学理念,以及合作后历山学院的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决定共同举办历山学院,为搬迁奠定了基础。

拓展发展空间:作为独立学院,历山学院在原校址可能面临着校园面积、教学设施等资源受限的问题。青州校区占地千余亩,建筑面积大,图书资源丰富,能够为学院提供更广阔的校园空间和更完善的教学设施,满足学院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学质量的需求。

区域发展需求:青州市及潍坊市对高等教育有需求,希望通过引入高校提升当地教育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历山学院搬迁至此,可与当地产业对接,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实现校地共赢。

政策引导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等方面有相关政策引导,鼓励高校与地方合作办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历山学院迁至青州,也是顺应政策趋势,在政策支持下实现更好发展。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搬到潍坊青州,对济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经济方面

消费减少:学生群体是消费的重要力量,历山学院学生搬走后,学校周边餐饮、零售、娱乐等行业的消费需求下降,导致相关店铺生意受影响,部分商家可能面临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房地产市场变化:学校附近的房屋租赁市场受到冲击,空置率上升,租金可能下降。一些原本因学校而增值的房产,价值可能会有所降低。

教育资源方面

高等教育资源调整:济南减少了一所独立学院,高等教育资源在数量上有所减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济南重新审视和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将资源集中到其他高校,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人才培养与输送:历山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与济南的产业需求有一定关联,搬走后在相关专业人才供应上会出现缺口,影响济南部分行业的人才储备。

文化氛围方面

校园文化活力减弱:历山学院的搬迁使济南少了一处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场所,校园内的学术讲座、文化活动等减少,对城市整体文化氛围有一定影响。

文化传承与交流受阻:学院在济南办学期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学术氛围,搬迁后这种文化传承在济南出现断层,与其他高校和机构的文化交流也受到限制。

人口结构方面

常住人口减少:学生和部分教职工的迁出,使济南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人口结构和人口活力。

人才外流风险:部分优秀人才可能因学校搬迁而选择到其他城市发展,对济南的人才吸引力和人才储备产生不利影响。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搬到青州,对青州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也有一些可能面临的挑战,具体如下:

积极影响

教育资源提升:为青州带来了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提高了当地整体教育水平,为青州学子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人才培养与储备:学院可根据青州产业需求设置专业、培养人才,为当地企业输送大量应用型专业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青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经济发展推动:师生的日常消费能带动青州餐饮、住宿、零售、娱乐等服务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学院建设和运营还会带动相关产业投资,如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青州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氛围营造:学院的学术活动、文化交流等能丰富青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氛围和城市品位,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城市形象提升:高校是城市的名片,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的入驻提升了青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展示了青州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增强了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可能面临的挑战

资源压力增加:人口增多可能给青州的交通、水电、医疗等公共资源带来压力,需要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文化融合问题:学院师生来自各地,与当地文化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需要一定时间和努力来促进文化融合,避免文化冲突。

就业竞争压力:学院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会增加青州就业市场竞争,对当地就业结构和就业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当地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提供更多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