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砍的鬼子人头滚滚的喜峰口之战

2025-07-26 03:43 来源:知痕网 点击:

砍的鬼子人头滚滚的喜峰口之战

喜峰口位于河北省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

1933年3月5日,日军第八师团先遣部队偷袭冷口得逞后,师团主力向喜峰口推进。

3月9日,日军开始对喜峰口发起进攻,万福麟部立足未稳,丢失喜峰口外前哨据点孟子岭。

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本来是去冷口增援,但喜峰口危在旦夕,命令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〇九旅二一七团王长海从遵化驰援喜峰口,疾行100多里,趁夜色夺回失去的前哨阵地。

1933年3月10日凌晨第二十九军一〇九旅旅长赵登禹令两个营的兵力 越出长城夜袭日军,毙敌千人,五百壮士仅生还二十余人。

更大规模的夜袭是在3月11日晚,第二十九军将领经会商后,决定利用二十九军官兵夜战与近战的优势出动出击,以赵登禹、佟泽光等两个旅的兵力在日军的侧后方进行夜袭。

当夜,赵登禹、佟泽光两部分两路潜行,战士们每人身背一把闪闪发亮的大刀,一把盒子炮手枪。疲劳的日军万万没有想到白天挨打的中国军队还敢发动夜袭,近千名敌人从睡梦中惊醒,不少人撞在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刀口、枪口上。

共砍死砍伤敌人逾千名,将日军阵地上的大炮、坦克统统加以破坏,然后回到原阵地。遭袭后的敌营里,到处是敌人的尸体,不少人半夜被惊醒"大刀队来了,快跑呀!"

此后,不少日本兵晚上睡觉,脖子上还要戴上一个自制的铁护圈,以防脑袋被砍掉。这次夜袭成为长城抗战中最大的胜利。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威名也立即传遍全中国。

从激动人心的新闻报道,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雄伟歌曲,再到史书不惜笔墨的记载,大刀成了一种符号,一种毅然决然的精神,一种一往无前的热血冲动,一种为了国民生存而反抗的礼赞。

3月18日,喜峰口在经历多日战火后,还仍然牢牢地掌握在第二十九军战士手里,使日军望而生畏。日本自己的报纸都承认喜峰口的战斗丧尽了日本“皇军”的荣誉,受到60多年未有的侮辱。

长城抗战、浩气长存;中华神威、永光万世!

我们是不可战胜、不可征服的英雄的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有无数可歌可泣的人。

我们一定要、也一定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