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浅谈:官员的奖励机制——诰敕制度

2025-05-16 11:11 来源:知痕网 点击:

浅谈:官员的奖励机制——诰敕制度

庙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初作诰。——《汉书武帝记》

众所周知,明朝时期文官诰敕制度是非常知名的一个“封赠”体制,朝廷既可以通过封赠制度规劝百官忠孝仁义,而且百官还可以以此光宗耀祖。

其实封赠制度不只是明朝时期独有的制度,早在先秦时期封赠就已经出现了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才逐渐发展为明朝时期的状态。

当时,文官诰敕职能日趋明确化,朝廷对这一制度也非常的重视,再加上明朝文官诰敕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使得它得以顺利进入政治体制内。



一、文官诰敕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1.秦汉时期,诰敕开始形成

何为诰?根据资料的记载:“诰者,以上诰下之意;敕者,敕饬也,警敕之意。”早在周朝时期诰敕就已经出现,当时周天子在封赏王孙贵族时总是会说一些告诫之言,这便是诰敕最初的来源。

周朝时期天下施行的为《周礼》,所以周人周人重视德行举止,天下百姓认为周天子应该在道德言行方面规范自己,作为第二阶级的卿大夫、诸侯也应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所以诰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臣的德行。

这些言辞有的是批评大臣不合时宜的礼仪,有的是称颂先祖一些优良的精神以启发后人,不管怎么说诰敕就是为了告诫后人要积极向上而不能不懂礼仪。

当然,这一时期的诰敕亦或者说诰文多以称颂、训诫之词存在,不过职能还没有明确和清晰化,诰敕制度发展的另一个阶段需要追溯到秦始皇时期。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对万事万物进行大一统的同时,也不断在改变朝廷所实施的礼仪制度,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民间影响力,诰敕制度便是其中之一。

秦始皇改“令”为“诏”、改“命”为“制”,这是诰敕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甚至可以说诰敕从一个简单的礼仪形式开始成为正式的体制规范。

汉朝时期不仅继承了秦朝的制度,甚至在某些礼仪制度方面也沿袭了秦制,诰敕制度便是其中之一,汉初时期的诰文仍旧有秦朝的特色,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以文书的形式体现皇帝的诰文。

2.诰敕的发展

如上述所言,秦汉时期诰敕制度基本就已经形成,诰文就是体现皇帝意志的载体。然而,这一时期诰敕制度的使用范围小且并不明确,直到魏晋南北朝之后正式的公牍文书才开始慢慢出现。



魏晋南北朝华夏民族进入几百年的乱世旋涡中,许多政权于乱世中崛起也于乱世中消灭,但在他们存于世间期间不断完善皇帝的权力和影响力,代表皇帝训斥天下人的诰敕自然得到了新一轮的重视与发展。

隋唐时期,诰敕从单一的公牍文书逐渐发展为了告身,也就是说诰敕从此在朝廷中央有了属于自己的正式官职,而不再是体制外的一种副职。

唐朝时期,按照礼仪和典制职事官只要有一定的品级就可以授予诰身,后来,经过五代十国、宋朝和元朝等多个时代的更迭,诰敕制度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宋朝时期沿袭了唐朝时期的诰敕相关规定,诰敕有品级者授予官职,没有品级的人只是“临时工”,中书门下对两者皆会给予“黄碟”等代表身份的物品。



相比于前朝宋朝的诰敕不仅仅可以授官,还可以用来称颂大臣、封妻荫子和追赠,可以说职能范围得到了一定的扩展,受奖励的群人也进一步扩大。

南宋时期“告身”被改称为“诰命”,诸多的礼仪皆以诰敕的形式体现,比如文武百官的升迁、内命妇和外命妇的授予,甚至于王朝举行的大典需用诰敕,几乎成为了一种定制和政策。

元朝时期,诰敕下的官员甚至开始有了官方颁发的凭证文书,文书的出现标志这诰敕制度的完备,而且当时诰敕从头到尾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程序。

正所谓“盛极而衰”,元朝诰敕几乎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原本比较珍贵、稀少的诰敕逐渐开始泛滥,甚至于豪门大户只要能够出得起相应的金钱就可以为自己买到“诰敕”。



诰敕虽然不是一种官职,但只要有这个东西保护皆可以高同级别的人一等,所以元朝时期经常会看到有诰敕的人欺负老百姓,甚至于影响官府权力的运行。

元朝末年诰敕的影响力严重下滑,这也直接影响到了皇权与朝廷的权威,不过时代到了明朝诰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一次发展,不仅消除了元朝时期的负面影响,还将诰敕制度发展至成熟阶段。

二、明朝时期诰敕的管理

明朝时期诰敕制度成熟的一个最大体现便是管理,元朝时期诰敕的赏赐几乎没有任何的标准,明朝时期则不然,从获得诰敕风尚的资格、推恩以及后期的管理皆体现着严格严谨。

1.封赠与推恩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困之家,但是他在建功立业时期却非常重视学习,对于古代君王的行为礼仪、王朝的政治制度非常重视,体现皇权恩赏的诰敕尤为如此。



明朝年间,朝廷各部门皆需要遵循诰敕的规章制度,按照严格的流程和步骤对符合诰敕的官员进行审核与判断,一旦通过审核皆可进行赏赐,而这一时期的诰敕被称之为“文官的诰敕封赠”。

封赠既是皇帝的封赏和追赠(生称封、死称赠),文官封赠又可以分为常例封赠和特例封赠,常例封赠即考满封赠,也可以理解为一般的封赠方式、手段,特例封赠就是有着一定特殊性的封赠资格亦或者背景。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官员若是对朝廷有着特殊的功劳亦或者对政绩超出了正常的水平,那么就可以获得特例封赠。

这样一种封赠手段不仅扩大的封赠的途径和范围,而且也是对官员的一种激励手段,以促进官员对皇帝、天下尽忠职守。



清朝沿袭了明朝时期的封赠制度,我们可以从清朝封赠制度来了解明朝的这一体制。清朝封赠制度规定官员任职两年就可以向朝廷请求封赠,文官从正一品到从九品皆有不同的称呼与品级,甚至于可以封赠到自己的父母与妻子。

影视剧中我们都可以听到“诰命夫人”一词,诰命夫人出了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或者丈夫立下大功而得到封赏,这一种封赠的形式被称之“推恩”。

总的来说,明朝的诰敕制度虽然脱胎于元朝,但是却在元朝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出了封赠本身还多了一种推恩形式,父母、祖父母等皆可得到追封、追赠。

2.诰敕的流程化

相比于前朝明朝的封赠与推恩更能体现皇帝的恩赐,因为从封赠的文书制作到封赠荣誉的颁布都体现着“高规格”三个字,使得有功之臣、有功之士荣耀于天下。



封赠的诰敕文书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国家级别的凭证,不同品级的诰敕文书代表着不同的荣耀,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诰敕文书就代表着地位与荣誉的高低,诰敕文书背后所代表的权力也不同。

诰敕文书从制作材料、格式和文书上的内容都有着一套严格的流程,不同级别的诰敕文书每一个流程皆不同,明朝初期朱元璋赐给大臣的免死金牌也可视为诰敕的一种。

从书籍和影视剧中来看,免死金牌通体金黄有光泽,金牌上的文字也不是简简单单写上去的,足见其高贵和权威之处,从各个角度都区别于其它的诰敕文书。

开篇之初提到诰敕最初的形式是周天子举行典礼称颂先祖亦或者训斥百官,明朝的诰敕文书也需要举行相应的典礼,并在典礼上对文官进行办法文书整个流程才得以结束。



影视剧中皇帝向某一个人颁布圣旨的时候,此人不仅要在家中焚香还需跪拜迎接,当太监念完皇帝的诏命之后官员需要双手接住,这是一种既定的隆重仪式,诰敕从某个角度来看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既体现了皇帝的威严也体现了诰敕的严谨性、严肃性。

根据史料的记载:“受赏位于诰命案之南,受赏执事位于受赏官序立位之西。每官用捧诘命、捧礼物各一人,俱北向。”一句话体现了诰敕颁布时的繁琐与隆重。

综上所属,诰敕制度最早起源于周朝时期,从先秦到隋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发展过程,诰敕制度经过宋、元、明和清后逐渐走向成熟化、完善化。

诰敕文书随着诰敕制度的发展也不断在改进,从最初的一句训斥和称颂之言语到后来专门制作的文书,每一个流程都体现着皇帝的威严与皇帝的恩裳。



诰敕制度的目的也非常简单,在固定的官僚体制上给予官员额外的荣誉,不仅能够使得激励文武百官尽忠职守,更能够体现皇帝、皇权的恩义,可以说起到了治国安民的双重作用。

参考文献:《周礼》、《汉书》、《明史》、《陔馀丛考·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