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古人为何强调人要有敬畏之心。

2025-05-21 04:35 来源:知痕网 点击: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古人为何强调人要有敬畏之心。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有敬畏心,我们在做事情的态度上才能有张有弛,敬畏天命,我们才不会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心会有一份信仰。


曾国潘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敬”是尊重,“畏”即害怕。在内,是不存邪念,在外,是持身端庄。

敬畏之心的意思是: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条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个池子,用透明钢化玻璃将它们隔开。鲨鱼每次想捕食时,都会在钢化玻璃上碰壁。久而久之,即便将钢化玻璃取走,鲨鱼也不再会过去捕食。


这个实验表明,行为可能会形成惯性,心理可能会产生依赖。不过,换个角度看,实验中的钢化玻璃,也可以理解为行为边界的标注。有了“边界意识”,形成了“敬畏之心”,就能够自觉恪守底线、遵守规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我们老是遭到自然的报复,发生莫名其妙的自然灾害,在灾害面前,本该能躲避的,却无法躲避。比如天下一场大雨,就会有城市被淹没。就会有车辆被冲走,就会有人员伤亡。比如看似高大上的商场,突然会飞来横祸,掉下个广告牌来,砸伤无辜者。

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少了敬畏之心,老是自欺欺人。

敬畏之心,其实是一颗求真之心,是一颗科学之心。

敬畏不是怕,是敬,我们没有必要怕什么,但我们绝不能不敬什么。

比如在寺院,我们可以不信佛教,但绝对要对佛敬。


比如朋友之间,我们可以开些玩笑,但绝不能碰人家禁区,这也是敬。

每个人都有疼痛之处,避开他人的疼痛,既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敬。

当然,我们更需要敬畏自己。

不懂得敬畏自己的人,哪里能敬得了别人?

敬畏天地,你才能尊重自然规律,才能适应大自然的各种规律。

敬畏一个行业,你才能自觉遵从行业规则,不随意破坏大家已经遵守惯了的规则。

敬畏一个行业,你才不敢弄虚作假,不敢以次充好,不敢故弄玄虚也不敢胡说八道。

敬畏自己从事的职业,你才能做到兢兢业业,才能认真负责。才能一丝不苟,才能严以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