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珍贵文物故事 | 邓颖超珍藏的母亲手表与瓷盒

2025-08-06 08:18 来源:知痕网 点击:

珍贵文物故事 | 邓颖超珍藏的母亲手表与瓷盒

珍贵文物故事

邓颖超珍藏的母亲的遗物

这块手表是邓颖超珍藏的母亲遗物。它呈长方八角形,镀金,阿拉伯数字标时表盘,咖啡色的表带。装着这只手表的小纸盒盖上有邓颖超的手迹“杨振德手表,妈妈的”。瓷盒为倭角正方形,长11厘米,宽11厘米,高3.8厘米,通体施白釉,局部点缀有红色和金色花纹,盒盖上绘有彩色花鸟纹。这个瓷盒在皖南事变以后曾经盛放过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重要纪念物。

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是一位独立、自强的伟大女性。杨振德自幼酷爱读书,自学中医。她14岁时父母相继去世,25岁时嫁给广西武官邓庭忠。婚后,她继续潜心研究中医,施医诊病,在当地民众中取得了较高的威望。1904年2月4日,杨振德生下女儿,具有强烈重男轻女思想的邓庭忠十分懊恼,准备将女儿送人,她以死抗争,邓庭忠最终妥协。杨振德给女儿取乳名玉爱,学名文淑,后由邓颖超本人改名为“颖超”。邓颖超两三岁起,就在母亲的教导下识字、背诗,母亲成为她最早的启蒙老师。

邓庭忠后因故得罪了顶头上司,被流放到新疆。在此期间,杨振德母女俩曾先后辗转广州、上海等地,靠行医和当家庭教师维持生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10年,邓庭忠流放期满。正当她们母女俩期盼邓庭忠归来之时,却突然传来他暴病客死异乡的消息。此时杨振德已带着女儿来到天津,在长芦育婴堂谋得医生的工作。母女俩食宿在长芦育婴堂,相依为命。1913年,杨振德到北京进步人士陈翼龙主办的一所平民学校任教员。邓颖超也在此读书,接触到了新思想、新文化。

日子虽然清贫,但杨振德却丝毫没有放松对女儿的教育。1915年,邓颖超虚报2岁,又连跳两级,考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读书。五四运动时,邓颖超冲锋在前,积极演讲,向民众慷慨陈词,痛斥反动当局的暴行。杨振德积极支持女儿投入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7月13日,已经成为共产党员的邓颖超奉组织之命调到广州工作,8月8日,与周恩来结婚。同年10月,杨振德也到了广州,但她不愿依靠女儿和女婿,仍以行医、教书来维持生活。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邓颖超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杨振德和他们住在一起,表面以行医为职业,实则掩护女儿、女婿的革命工作。1932年,周恩来、邓颖超相继调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母亲又追随他们到了苏区,在红军中当了一名医生。

红军长征时,杨振德留在江西,在国民党“围剿”中不幸被捕,被押送到江西九江。国民党法官要她劝劝邓颖超不要当共产党员。杨振德回答说:“子女的事情,我们父母管不了。即使蒋委员长也管不了自己的儿子!”

蒋经国当时正在苏联—法官无言以答,就把她囚禁在九江反省院,直到1937年初她才被释放。

1938年杨振德到达武汉与周恩来、邓颖超团聚。武汉沦陷后,她听从组织安排,随20余名革命家属撤离武汉迁往贵阳市青岩镇居住。此时周恩来由于右臂受伤,到苏联治疗,邓颖超陪同前往,在他们回国后,才把杨振德又接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赡养。此时杨振德已是60多岁了,长年坎坷奔波的生活和牢狱的折磨,使她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害。1940年冬,杨振德不幸病倒,11月18日,这位革命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65岁。

第二天,邓颖超和周恩来以女儿、女婿的名义在《新华日报》上发布了讣告,其中这样写道:“经年襄助革命工作,历尽艰辛,抗战爆发后,对于中国人民之自由解放事业,尤异热忱,终日读报,不忍释手。”这些简短的评价表达了周恩来对她的尊敬。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同志们和友好人士100多人,在红岩村为这位为革命奋斗终生的妈妈举行了简朴而庄严的葬礼。

邓颖超回忆起母亲时说:“我妈妈是一位平凡的妇女,慈祥的母亲,她的一生是很曲折坎坷流离的一生。她具有独特的性格,反对一切封建习俗,追求进步,向往大同世界,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自强自立,勤奋阅读,深研医术。她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起了很好的作用的。”

邓颖超一直珍藏着母亲留下的手表。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邓颖超做了最坏的打算,将这只手表和周恩来的一枚勋章放在一只精美的小瓷盒中,交给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就读时的老师兼挚友伉乃如保存。这个小瓷盒是周恩来年轻时在日本购买的,里面装有他们夫妻最珍爱的物品:斯大林奖给周恩来的一枚勋章和邓母杨振德生前留给邓颖超的一块手表。邓颖超说:我和恩来随时有被捕的危险,请你代为收藏。如果我们牺牲了,它们就是我们留给老师的纪念。伉家不惧风险,精心保存着这个小瓷盒。局势好转后邓颖超把勋章和手表取走了,将小瓷盒留给伉乃如当作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这只手表一直存放在邓颖超卧室的保险柜中。1992年邓颖超逝世后,身边工作人员遵照她的遗嘱,将保险柜中的物品移交中央文献研究室,后由文献研究室拨交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1998年2月17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建成开放前夕,伉乃如之子伉铁儁又将当年曾盛放手表的瓷盒捐赠给纪念馆。时隔多年,它们又相聚到一起,成为周恩来邓颖超革命人生及邓颖超母女情深的永恒见证。

本文摘自《中国纪念馆珍贵文物故事》

作者:吴媦 杨茜(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