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彼得大帝

2025-09-02 06:46 来源:知痕网 点击: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出生于莫斯科城内的克里姆林宫。在他还不到四岁时,他的父亲沙皇阿列克谢因病突然去世。异母的哥哥费多尔继承了皇位,但在1682年,仅仅二十岁的费多尔也因病去世。为了争夺皇位,各派贵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那年,年仅十岁的彼得和他的异母兄弟伊万同时被拥立为沙皇。

彼得大帝半身像

彼得即位不久,他的同父异母姐姐索菲娅利用射击军兵变,血洗了王宫,拥立其同母兄弟伊凡即位。然而不久,索菲娅便认为伊凡过于迟钝而将其废掉,自己上台执政。年轻的彼得亲眼目睹了这场残酷的宫廷政变,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权势”的种子。

在索菲娅的排挤下,彼得被迫和母亲住在莫斯科郊外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他经常进行军事游戏,与附近的外国侨民一起游戏,在当地建立了“少年军”队伍,受到欧洲文化的深刻影响。1689年8月,索菲娅再次发动兵变,企图除掉彼得,但被彼得领导的“少年军”击败。平息叛乱后,彼得将索菲娅关进修道院,开始亲自执政。

彼得大帝学徒像

当彼得亲政时,俄国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他决心励精图治,让俄国强大起来。1695年,彼得率领三万大军远征土耳其的亚速,由于没有舰队的配合而遭遇失败。他吸取了教训,在顿河河畔的沃罗涅日建立造船厂,很快建立起一支小型江河舰队。

1696年,他第二次率军远征亚速,在舰队的配合下,终于成功占领了亚速,打开了通往亚速海的出海口。为了扩大反土联盟,他在1697年3月派遣了一个由250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出访欧洲各国。他化名“皮得·米哈依洛夫”,乔装成一个下士随团考察。他在阿姆斯斯特丹最大的造船厂当学徒,空闲的时候会参观各种船只和设备。这段经历让他对西方的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推动俄国现代化的决心。

他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建立现代化的军队、教育体系、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等,使俄国逐渐摆脱了落后状态。

彼得致力于借鉴欧洲先进理念,将参观手工工场、博物馆,与著名学者、科学家交流,邀请他们到俄国工作。在伦敦,他考察了英国的国家制度,参加了国会的会议,还参加了化装舞会。他积极学习西欧的先进事物,为了改造俄国这个腐朽落后的国家。

波罗的海一役

在1700年,为了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与瑞典开战。俄军在战争初期惨败,大炮被瑞典缴获,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这暴露了俄国的落后,促使彼得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他改革了募兵制为征兵制,组建了强大的龙骑兵和步兵。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他在斯维尔河畔建立了造船厂。

针对俄国贵族议会的腐败无能,彼得逐步剥夺了大贵族的权力。他设立了新的国家最高领导机关——参政院,取代了旧的行政机构。他还制定了职官等级制度,将文武官员分成14等,不论其出身贵族与否,一律从最低一级做起。彼得对旧社会风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剪胡子运动、废除下跪仪式、禁止穿长袍、统一改穿西服等。此外,他还下令开设工厂、办学校、创办报纸,进行了文字改革,简化了俄文字。

彼得大帝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俄国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在1721年打败了瑞典军队,迫使瑞典签订和约。俄国终于拥有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参政院在这一年授予彼得“国父兼全俄皇帝”称号。彼得被尊为彼得大帝,俄国也改称为“俄罗斯帝国”。从此,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这些改革不仅提升了国家的实力,也为俄国开创了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