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不愿做澳洲华侨的曾生,成为开国少将,两广纵队番号永不磨灭

2025-09-06 14:19 来源:知痕网 点击:

不愿做澳洲华侨的曾生,成为开国少将,两广纵队番号永不磨灭

百年百将115:曾生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电影《大进军:南线大追歼》中,有一个经典镜头。

小诸葛白崇禧看着地图感慨地说:"为了对付我白崇禧,来了一个林彪,又加上半个刘伯承。"白崇禧口中的"一个林彪",是指四野的12、13兵团,"半个刘伯承"则是指杨勇5兵团16军、18军。

白崇禧虽然号称"小诸葛",可是在"红军之鹰"和"黑土地之狐"林总面前,主力"钢七军"为首的几个军4.7万人,很快就在解放军30万大军面前灰飞烟灭。但是就在林总大军挥师两广的时候,湘粤桂交界处却发生了一件"自摆乌龙"事件。

作为地方武装的两广纵队,居然大水冲了龙王庙,"俘虏"了塔山英雄团一个连。

行军过程中的东江纵队

一、地方武装炮兵,"打垮"四野主力连队?

"塔山英雄团"隶属于吴克华东野4纵,成名于塔山阻击战。

两广纵队"俘虏"了"塔山英雄团"一个连的"乌龙事件",发生在两广战役前夕。

1949年10月17日,刚刚在3月份从三野转隶四野的两广纵队已经改编为24师,副师长邬强率领24师在博罗县龙华墟包围敌154师。敌少将副师长郑荫桐联系起义,邬强同意了。

但是在广纵炮兵1连接管阵地时,山上开枪反击。

炮1连连长长王同一声令下,拿下山头俘虏敌军一个连。一询问,才发现"敌军"竟然是四野41军"塔山英雄团"的一个连。王同非常抱歉,被控制的塔山英雄连羞恼交加,这个篓子捅得有点大。

王同随后报告炮兵团团长袁赓。袁赓后来可是鼎鼎大名,1950年5月还参加了援越抗美,任炮兵顾问,参加了高平战役。改革开放以后,主持深圳蛇口工业园。

对于广纵"俘虏"四野连队的"乌龙事件",司令部机要员黄梅等老战士有所回忆。广纵的老战士叶青茂认为,这一事件是导致批判"地方主义"的导火索。

青年时期的袁赓

二、两广纵队的前世今生

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大主力,四野无疑是实力最强大的野战军。

一个地方武装的炮兵连,阴差阳错"俘虏"四野一个主力连队,也是够牛的。该事件的真实性或许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但有一点必须澄清:两广纵队可不是"地方武装",而是实实在在的解放军主力。

两广纵队的前身,是1943年12月2日成立的东江纵队。

东纵主要是由曾生、王作尧的游击队联合组成,司令员曾生,政委尹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游击根据地主要在龙华、乌石岩一带。曾生是深圳人,王作尧是东莞人。

1945年8月15日,朱老总亲自点名,让曾生作为华南抗日代表,与聂荣臻、陈毅等共同接受广东日军受降仪式。这是曾生的荣耀,也是对东江纵队敌后抗日的高度认可。

1946年6月30日,我军按照协议除留下部分武装,将广东2400人北撤烟台。实际操作中,曾生等人和美军指挥官德臣上校沟通后,三艘军舰多运了一批战士,5天后到烟台统计2583人。

1947年3月,延安指示华野组建两广纵队,这是为了以后南下两广预留的一步棋。

6月27日晨,东纵参加了豫东战役的阻击战,广纵、华野4纵12师教导队抢在邱清泉整83师头里不足半小时,抢占杞县。6月28日15时,敌70师1个旅增援83师,突破12师教导队阵地,广纵被迫撤出杞县。战后,作为阻击指挥员的曾生颇为自责。

8月1日,东纵改称"广纵"共有4800人,随后参加了济南战役南门攻坚战,又在淮海战役的徐南阻击战,抗击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第三阶段又参加了追歼杜聿明的战斗。

1949年1月,纵队都改编成军,广纵人数较少沿用原称号。3月,改隶四野。

曾生与夫人阮群英

三、不愿做澳洲华侨的曾生

狼群出动靠头狼,广纵离不开曾生、王作尧、雷经天。

曾生,1910年出生于深圳坪山,母亲务农,父亲是澳大利亚华侨。曾生小学换了好几个地方:坪山、龙岗和港岛。18岁时,曾生选择中山大学读书。他不愿随父亲做澳大利亚华侨,而是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5年"一二·九",曾生被"南天王"陈济棠通缉,曾生跑到港岛参加革命,惠州、广州相继沦陷后,又回到家乡坪山建立惠宝抗日总队,与王作尧联合开展游击战。

曾生和王作尧率领几百人的游击队,抗战后到烟台有2583人。改编为广纵后4500人,解放战争的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后,1949年3月转隶四野时,有2个师1.3万人。

1949年9月,广纵作为南路军,与粤赣湘边纵队、粤中纵队联合参与了广州战役,战后广纵扩编1个独立师,达到巅峰时期,此时有3个师2万人。1950年1月,广纵编制撤销。

曾生调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抗美援朝时期,任过志愿军12军副军长。

副司令员王作尧,1913年出生于东莞,黄埔燕塘州分校七期生。是广纵军事二把手,副司令员兼2师政委。广纵政委雷经天,1926年任黄埔宣传科长,后任第6军宣传科长、第35军1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南昌、广州和百色三大起义。抗战胜利后,调任东纵政委、广纵政委。

广纵这三位干部,是这支两广子弟兵的优秀代表。

1947年7月,雷经天、陈士榘、曾生

四、广纵永不磨灭的番号

1949年11月,曾山、雷经天、王作尧指挥广纵挺进珠三角。

这一次,他们参与解放了中山、番禺、顺德,还解放了横琴、三灶等沿海岛屿。两个月后,1950年1月,广纵划归广东军区珠江军分区,存在了两年五个月的两广纵队番号撤销。

两广纵队没有改编为军,曾生也没有成为军长。但是广纵作为一支英雄部队,成为永不磨灭的番号。司令员曾生、副司令员王作尧、参谋长姜茂生都是开国少将,邬强则是大校。

政委雷经天没有授衔,后任广西副主席、高法中南分院院长、上海社科院院长。

回到开头的话题:"广纵俘虏41军一个连"到底是真是假?这种"关公战秦琼"式的"乌龙"还有没有其他类似事件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14军与粤中纵队。

1949年10月17日,二野14军军长李成芳指挥6个师分路向阳江追击。41师师长查玉昇一见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劈头就是一顿抱怨。吴有恒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查玉昇说明原委:

41师先头前卫连遭遇一支军装不整的"敌军",一个冲锋,对方四下溃散。抓到一个小兵却语言不通,查师长灵机一动,亮出笔记本的扉页。小兵一眼就认出主席,原来前卫连误打了粤中2支队。

这样看来,主力部队的战斗力还是远超地方部队的。如果广纵真的能够击败并"俘虏"41军一个连,那只能说明广纵更善于山地游击战,即使是四野主力连也能被这支"游击之王"击败。

粤中纵队司令员和政委的归宿,则让人称奇:吴有恒曾任广州副市长等职,1958年下放造纸厂。没想到这段曲折经历却造就了一位作家,吴有恒还成为广东作协的副主席。

政委欧初曾任广州书记,后来工作之余吟诗作画,成为著名诗人、书画家。

我军既有曾生、王作尧这样的战将,还有雷经天、吴有恒、欧初这样看淡风云的将领,这些先辈的事迹和风骨,永被后人缅怀。

谢创、吴有恒、冯燊、欧初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