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莫迪会见刘扬伟,谈到了合作,期待富士康为印度创造100万岗位

2025-10-08 15:07 来源:知痕网 点击:

莫迪会见刘扬伟,谈到了合作,期待富士康为印度创造100万岗位

求人办事,首先态度要拿稳,在这方面,莫迪做得还算不错。

印度总理莫迪14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很高兴与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见面,双方一起讨论了鸿海在印度的投资计划。刘扬伟不过鸿海一董事长而已,竟然得到了印度政府的顶格礼遇,这未免有些出乎意料。

与之形成相反,刘扬伟在大陆出差期间,能够见到的最高级别官员,应为省长省委书记之类。莫迪作为“超级大国”的一把手,专门会见一跨国企业负责人,足以凸显印度渴求外企投资的急切心理。

可话说回来,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欲速反而不达。

消息显示,刘扬伟在过去的2年内,曾数次访问印度,足迹遍布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泰伦加纳邦、卡纳塔克邦和特伦甘纳邦。其中卡纳塔克邦和特伦甘纳邦已成功建立了为苹果生产iphone16的封装厂和测试厂,投资额分别达到了6亿美元和5亿美元。

而泰米尔纳德邦、泰伦加纳邦尚处于空白,印度计划让富士康扩大投资,在该地区建设新的芯片代工厂。为保证项目尽早落地,泰米尔纳德邦和泰伦加纳邦展开了激烈竞争,承诺在平整土地、电力输送和招工用工方面给予富士康重大助力。

此举契合富士康“5年内在印度建设10—12个厂区,提供100万就业岗位”的宏大战略目标。富士康是台资优秀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将至关重要的岗位、赋税、生产链给到了印度,传出去未必不好听。

然而这就是事实,是投资真相,你让大陆咋办,总不能给富士康下死命令,让其尽早将产业链回迁吧。说白了,台湾孤悬海外,给14亿国人,给中国造成了重大损失且损失将持续,很多事情,令人想起来,不禁心里堵得慌。

话题回到正轨,莫迪政府铁了心留富士康“过夜”,最好让合作伙伴成为自家人。莫迪比任何人都清楚,印度在电子、芯片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只有紧抱台资的大腿,才能让其在大争之世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

问题是,印度或给不到富士康期望的答案。

举个现实例子,富士康取消了原定和塔塔的合作,理由是协议签署了,但莫迪政府承诺的激励措施迟迟不到位。因为对于外企而言,它们首先看重的是引资国的态度,即是否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开绿灯,而不是待自己的投资到位,对方来个“卸磨杀驴”。

结果你猜怎么着,因为印度政府的口惠而实不至,原定计划在印度投资的英特尔、三星化学,将产业链最终给到了波兰和印度尼西亚。消息传出后,印度国内一片错愕,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所做所为。

莫迪屈尊会见刘扬伟应是受到了外资从印度出逃事件的影响,试图通过某些政治行为,重塑外企投资印度的信心。然而众所周知,千里堤坝毁于蚁穴,非是印度高层保驾护航,就能让富士康在印度一马平川。

因为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仅要和各个衙门打交道,还得遵循当地的风俗民情,其难度非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外地的和尚好念经,至少在印度这里成不了气候,毕竟印度普遍存在排外思想,唯恐富士康成为下一个TikTok、小米、OPPO。

预测一下富士康和印度的合作前景吧。

富士康向印度提供100万就业岗位的宏伟目标可能难以实现。

一方面,富士康正在转型,试图将重心放到电动汽车代工方面。富士康这次向河南投资10亿,主要目的在于建设电动汽车生产链条,其新厂址距离比亚迪郑州工厂只有2—3公里,可谓隔窗就坐。

另一方面,富士康碍于印度的国情民风,可能适时收缩投资。

有报道称,印度希望明年将印度产iPhone所占比例提升到25%,但受手机良率偏低,大肠杆菌超标等客观因素影响,这一计划被大大延迟。所以说,富士康作为代工厂,可能给不到莫迪期望的答案。

富士康最终还得回到大陆,在印度停留时间越长会让自己越难抽身。

富士康应该敏锐的意识到,中国与美国在尖端领域的差距不过5—10年:大陆自产的麒麟芯片开始不限量供应,比亚迪重新给苹果做起了代工,华为计划在海外销售纯国产手机,中国的新能源车加速普及……

富士康作为全球优秀的企业,应不会错过中国科技崛起的饕餮盛宴,与其整天窝在印度的工厂,倒不如重新选择和大陆合作,将心思应用到14亿中国人身上。相信富士康不会一错再错,用从大陆市场赚到钱去贴补中国的竞争对手—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