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热泪浸润心田,初心荡涤灵魂——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025-05-10 06:06 来源:知痕网 点击:

热泪浸润心田,初心荡涤灵魂——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图为:本报记者、副总编辑胡成讲述张富清的故事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泉陈倩

昨日上午,首都北京,雄壮的国歌在人民大会堂内奏响,近800名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党员干部、首都各界代表、退役军人代表肃立同唱。

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湖北省委,在这里联合举行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会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位耄耋老人的身影和他曾经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及使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新中国刚刚成立艰苦搞生产、搞建设的场景,再到如今山城巨变、群众脱贫致富,数十年光影在大屏上闪回,浓缩了这位老人传奇而又平凡、纯粹而又精彩的一生。

昨日的报告会现场,再一次聆听五位报告员讲述其中一些细节时,人们仍深感震撼,泪水湿润了眼眶。

张富清的至亲64年不知他战功卓著

今年春节刚过,楚天都市报记者、副总编辑胡成,从老同事张孺海那里得知,在他的老家来凤县,有一位95岁的离休老干部,叫张富清,是一位战功卓著但一直深藏功名的大英雄。

原来,张孺海与张富清老人的小女儿张健荣、小儿子张健全是初中同学,这对兄妹只知道父亲是一名老兵,但他们对父亲的战斗事迹并不清楚。直到去年12月,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公告,张健全告诉父亲这一消息,这才意外发现父亲深藏了64年的“宝贝”:三枚军功章、一本立功证书、还有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签发的《报功书》。“初次听到这个故事,我很惊讶,也怀着一丝疑虑——拥有如此多的功勋,如何能做到淡泊一生,甚至连至亲都毫不知情?”胡成说。后来的故事,就是那篇感动了无数读者的报道——《战斗英雄深藏功名六十四载》。

胡成还透露,由于张富清从不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战功,他考虑到老人可能拒绝采访,于是说自己是来了解当年的战争情况的,这才说服对方敞开尘封已久的心扉。当张富清看到楚天都市报的报道后,这才知道来访者原来是记者。其他媒体记者得知消息后,蜂拥前往采访,都被老人拒绝。后来,组织出面做他的工作,说宣传他的英雄事迹是最鲜活的革命传统教育,与他71年前当突击队员炸碉堡的意义一样重大,是为党为人民再立新功,他这才接受采访。

老英雄的纯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讲述张富清的故事,胡成并不是第一次。

他说,每一次讲张富清,他都有新的收获。这收获不仅来自文稿的整理,也来自其他讲述者。

昨天的报告会上,恩施州脱贫攻坚指挥部干部田文莉,讲述了张富清选择艰苦、为民造福的故事。1960年,一封母亲病危的电报落在张富清的手里,可当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而他是来凤县纺织公司经理,生产任务十分繁重,于是他选择坚守岗位。接到电报的那天晚上,张富清在日记中写道:“这个时候工作如此繁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把工作做好,就是对妈妈最好的报答、最好的尽孝!”半个月后,他收到母亲病逝的电报。当年回家一趟要十天半个月,又是工作最需要他的时候,张富清再一次选择留下,让妻子回乡代为尽孝。“张富清忍着悲痛,白天坚持工作,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爬上山顶,对着家乡的方向慢慢跪下,默默地向母亲祭拜,任由眼泪不停地流淌……”田文莉说。讲到这里,讲台上的田文莉眼角泪光闪闪,胡成和台下很多听众也纷纷抹起眼泪。

胡成说,张富清的纯朴、本色和初心,有着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面对超常病痛和截肢依然坚毅如铁

张富清的孙女张然,是湖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和很多人一样,她是通过楚天都市报的报道,才知道爷爷作为战斗英雄的过去。

作为报告团成员,张然讲述的爷爷,是一位面对病痛依然坚毅如铁的老人。7年前,88岁的张富清膝盖化脓发炎,高烧不退。医生一开始采取保守治疗,给他注射了40多天副作用极大的抗真菌药,切开他的膝盖填充纱布。张富清对药物反应强烈,但无论多疼,他都咬牙忍住,从不叫一声苦。当医生最终决定要给他截肢时,谁都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最后是学医的小姑走进重症监护室,告诉他这一消息。“想到爷爷88岁高龄还要遭受病痛折磨,要面对失去一条腿的打击,尤其是从此站不起来、不能行走,真是非常残酷!”张然回忆。手术后,看到失去了一条腿的爷爷,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但爷爷十分平静,反倒安慰起大家。

在报告的结尾,张然播放了一段长约2分钟的视频。张富清在视频中说:“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从来我没有考虑到我个人是怎样,死我都没有怕,我还怕苦啊?”……老英雄质朴的话语,引起全场阵阵掌声。

做好本职工作是向英雄最好的学习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持续一个小时左右的报告会,让不少听众眼睛湿润了。

报告团成员、恩施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刘海伦讲述,永丰战役结束后,张富清发现自己带的两名突击队员没有回来,他不顾头部重伤,在硝烟未尽的战场上四处翻找死人堆,边翻边喊:“好兄弟,你们在哪里呀,快点回来吧……”可是任由他怎么喊、怎么找,都没有看到战友的尸骨。

听到此处,不少听众抹起了眼泪。

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行长李甘霖说,去年10月,老行长张富清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医生和家人决定,在数千至数万元的价位中,给老人选择中等的晶体。但手术前,张富清听说同病房的两位农民病友都用了3000元的晶体,他于是背着家人向医生提出,自己也要用3000元的晶体。

这个时候,不少听众眼里泪光闪烁。

报告会结束后,北京联合大学学生李丹眼眶仍是红的。她说,报告会是对大学生的人生指引,张富清对党的忠诚与无私最让她感动。这位老英雄让她想起了自己去世的爷爷,他也是一位一生正直、努力工作、不断学习的老人。

来自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曹曼熙说,张富清对党和国家大公无私、对战友深切怀念最令她动容。作为文化工作者,学习张富清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大家带来丰富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