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半生缘》:如果我们不软弱,凭什么我们要错过?

2025-05-23 13:09 来源:知痕网 点击:

《半生缘》:如果我们不软弱,凭什么我们要错过?

张爱玲的小说鲜有大团圆的结局,通常是哀叹造化弄人阴差阳错的人生命运,也擅长给她所有的故事的主人公性格特征都渲染出一层悲剧的色彩,给读者一种怅惘,像夏天化掉的冰淇淋,化是化了,但总觉得似乎还没化干净。

《半生缘》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曼桢和世均是两个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年轻人最终各自在各自的岁月里或蹉跎,或颠沛流离一生的故事。


把书看了好几遍之后,我始终觉得除了命运弄人让他们因为种种误会没能走到一起和让曼桢被姐姐一家迫害遭受了巨大的屈辱之外,他们其实还是有机会再重新开始的。只是可惜,两个软弱的人都选择了犹豫、懦弱和放弃,所以他们最后也没能走到一起。


首先,从两个人的原生家庭来看,他们已经给了我们暗示他们是骨子里面懦弱的人。懦弱的人对待爱情都是不会争取的。

有些读者可能反对我的观点,说世均一个富家公子宁愿走出家门去公司工作也不愿意坐在家啃老绝对不是软弱,而且曼桢积极地去寻找各种兼职补贴家用也绝对是个自强的女孩儿。我想说的当然不是否认这一点,可是大家把两个人的家庭情况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这种自强其实也是家庭在某种程度上"逼迫"他们的。

先说富二代世均,他出去工作不是因为要自立,其实是想要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原著就说到他和他的父亲关系其实并不好,父亲在外面养了姨太太,母亲和父亲也几乎不住在一起,又因为学业和父亲产生过分歧,所以这样的家庭在世均看来也是压抑的吧,所以他出去工作,想逃出这个家。

再说曼桢,她的原生家庭大家一看就会明白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的女孩子是不会有自信的。姐姐曼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早早出去当了舞女就已经很让一家人抬不起头来了,再加上奶奶和妈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曼璐牺牲名誉却又内心瞧不起曼璐的这种矛盾做法使得怜惜姐姐的曼桢内心备受煎熬。她明白她们一家人欠了姐姐太多东西了,所以大学一毕业就赶紧工作四处兼职好减轻姐姐的负担,也算是赔偿姐姐这么多年来对家庭的付出。所以,我们不会奇怪,为什么曼桢从医院逃出来之后也没有想着马上报警或者报复姐姐,因为她对姐姐内心有愧,自己也懦弱到不敢去恨可怜又可悲的姐姐和姐夫。



再者就是曼桢和世均之间的爱情其实本来也没有那么坚定,除了刚开始的甜蜜,后期不少地方两个人都显示出了不坚定。原著里面已经给过很多细节来说明这一点了。

世均内心自卑,在他最好的朋友许叔惠旁边总是不自禁地显出自卑感来,觉得叔惠比自己讨人喜欢,其实他作为一个富二代,又有能力自己出来工作,自卑真的大可不必。

见到张慕瑾的时候,他更是马上就开始吃醋和猜疑,觉得张慕瑾处处比他强,曼桢的妈妈和奶奶可能也更喜欢张慕瑾,所以顾曼桢立马就要变心了。在这里,他就开始猜疑曼桢了,也不难想出为什么后来曼桢失踪那么长时间他也就仅仅只是随便问了问曼桢的家人,并没有拿出不管不顾的勇气来。


曼璐给他的戒指上他分明看到了血迹,也竟然没想着去追根究底一番。一个普通朋友在看到带血的戒指都难免不会起疑心吧?不知道世均竟然能淡漠到像一个陌生人,觉得不见了就不见了?

他也没有主见,只是表面顺从听话而已。他娘要他去赴宴他就去赴宴,他爹要他去处理生意他就去处理生意,石翠芝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尽管他心里万分的不情愿,他却从不说一个不字,手里照做,心里尽是对别人的抱怨,说他是一个怨男也不过分。

曼桢呢?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她早知道母亲和奶奶有意让张慕瑾和她结婚却也没有断然拒绝,让世均能够放心,这才使得两人之间的误会更深。

再说后面在医院遇到好心人的帮助逃出来也没有马上去报官为自己伸冤,甚至更不能让我理解的是连她自己也想不到,在姐姐去世后,她居然会为了孩子,嫁给了自己深恶痛绝害她一生的姐夫。


曼桢是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新女性啊,可是在自己的人生中竟然也如此无助,真让人可怜可叹!

由此可见,性格决定命运啊,人生的茧最终也都是自己织造的。只能最后叹一句:“我们是回不去了。”

如果他们两人能不那么软弱,可能结局就不是这样的吧。

#情感##书评影评##青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