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管理大师?隋唐官员?山西好汉?张玄素:我就是我,何惧岁月蹉跎

2025-05-23 12:51 来源:知痕网 点击:

管理大师?隋唐官员?山西好汉?张玄素:我就是我,何惧岁月蹉跎

骆驼这一年来,研究的都是唐史,所以没少翻腾史学界的“圣经”——《资治通鉴》。骆驼在里面看到了大唐的兴衰,也看到了王侯将相的福祸荣辱、骚人墨客的不屑洒脱、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司马光:你确定看的是我写的那本?)……也看到了一些蒙尘的明珠。

今天骆驼要聊的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出名,但骆驼却认为,他是唐朝难得的管理大师,他的名字叫张玄素。

张玄素

史书中的张玄素,出生年月不祥,父母情况未知,家庭背景没有记录……唯一拿得出手的,是他的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天下之中”,那里有《西厢记》的发生地普救寺,有“欲穷千里目”必上的鹳雀楼,还有河洛文化的圣地之一五老山……


背景单薄的张玄素出生于……隋朝,因为没什么过硬的背景,所以被安排去了“偏远”的河北当了一名小吏。虽然隋炀帝没有把他当回事,但是他却把大隋爱到了骨子里。隋末烽烟四起,河北落到了窦建德的手里,和河北一起的还有张玄素。一开始爱隋心切的张玄素,并没有接受窦建德的“招安”,直到隋炀帝在扬州身首异处,他才勉为其难的当了窦建德的近臣。


李世民灭了窦建德的夏国后,获得自由的张玄素没有选择回乡,而是继续在河北当小吏。后来李世民听说了他的才华,才把他调到身边当了言官。张玄素是那种,不做则已,要做便要负责到底的人。所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从来不划水摸鱼,双眼一直盯着李世民的过错不放,他发现一次,就喷一次这个能决定自己生死的人,当时的他,心中只有工作,而没有畏惧。


李世民看他三观正确,才华过人,就把他安排给了未来的储君,希望他这个没有背景的好官,能在未来立下拥立之功,成为潜邸之臣,最终能协助新君治理好这个国家。但是太子李承乾并没有他父亲的眼光,他没有把张玄素当作自己未来股肱之臣,他也没有把张玄素一次次的劝告放在心上,所以他毫不意外的被李世民淘汰出局,而张玄素也跟着受了牵连,永远的失去了宰执天下的机会。

张玄素经历隋唐两朝,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建树,那么骆驼为什么会如此看好他呢?

大师

在《资治通鉴》中,曾有过这么一段记载,凭“玄武门之变”夺嫡成功的李世民,在执政初期,非常的“虚心纳谏”,有一次他听说张玄素非常有见识。就下旨把他招到身边,并向他咨询治国之道。张玄素三言两语就把李世民的问题给解决了,于是李世民很快给他升了官。


要知道,当时李世民的身边,能人无数,高手如云。为何他一听张玄素的理论,就会立刻就给他升官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张玄素的确有真本事。当时张玄素是说了什么呢?他说:“隋炀帝之所以亡了隋,是因为他事必躬亲,不知道智慧众筹,非要以一人之力去治理天下万民,他亡隋实属正常;而您要想天下长安,只要知人善任,因势利导即可,因为没有人喜欢乱世,只要您不作死,老百姓是不会主动淹死你的”。


我怕大家看文言文吃力,就直接翻译成相对粗俗的语言了,不过话糙……理可能也有点糙,容我再总结一下,张玄素的理论核心是什么呢?就6个字,做好自己的事。那么皇帝应该做的事又是什么呢?

以前有个很经典的管理学理论,说当你的团队里有三五个人的时候,你要冲到最前面,你要起带头作用,当你的团队有几十人时,你应该走到团队中间,居中协调,如果团队的人数成百上千时,那你必须要站在最后面,这样你才能指挥团队不走弯路。而对于一国之君来说,最重要的事是选对的人,放权让他们去干该干的事。什么叫无为而治,不是做撒手掌柜的,而是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李世民是个聪明人,他一听就知道张玄素已经洞悉了管理的奥义,只要给他机会,假以时日,张玄素必定会有一番作为。而且张玄素身世“清白”,和关陇集团、山东士族、江南世家都无瓜葛,未来一定能辅佐新君,开创新的局面。所以他把张玄素留给了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可惜所托非人。

小结

因此骆驼认为,张玄素是一颗蒙尘的明珠,所以骆驼不希望他一直呆在历史的角落里,最终会渐渐地被后人遗忘……

历史上像张玄素这样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但骆驼所知有限,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让更多的蒙尘明珠,见见光,透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