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十里八乡最能干的四娘

2025-05-10 06:26 来源:知痕网 点击:

十里八乡最能干的四娘

真实故事:邻家四娘

情感学院院长



文/良子

全文共2073字

我们这儿十里八乡最有成就的女性是四娘。

她是六十年代嫁到我们村的,大名叫邓秋香,长得高大漂亮。娘家曾经是地主,所以她受教育程度比一般农家女孩高。

四爷那时在县城工作,长得也是一表人才。所以媒人介绍他俩认识后,四娘很快就成了当年的四嫂。那时我们的生产队长说,“生崽就要选邓秋香果(这)种人,优良品种。”此话有理,后来四娘养了三儿一女,儿子个个高大帅气,女儿貌美如花,而且,一个个都聪明能干。

四娘嫁过来后,她婆婆分了半间土砖房给他们两口子,房间里面放张旧木床,一个旧的木橱柜,就差不多满满当当了。房子是有木楼板的,楼板上边角有个四方入口,入口处斜放着农村那种老式的木板楼梯——一棵大树分成两半,中间挫出一排小长方形缺口,再用一些木板吞进两边的小长方形缺口,就成了牢固的木板楼梯。

从楼梯爬上去进入阁楼,开始要弯着腰,到了中间就可以伸直腰走路了。土砖房外面还趴着半间矮拖撒用作厨房,所谓拖撒,其实就是低矮的小房子趴在正房上,有的人家盖茅草,有的人家盖瓦。

这样的条件,在那时,家家都差不多。后来,四娘生了三儿一女,房子就拥挤了,儿子们睡楼上的通铺,她带女儿睡楼下。

四娘有个一般农村妇女没有的优点,不喜欢背后东家长西家短。但是,她当面说话太直接,不管会不会得罪人,也不管人家脸上挂不挂得住,她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

我曾看到她对一个在家不做事的年轻媳妇说,“你连冒切找点路(事)做蛮,年轻人还是要出切寻点路做,在屋里嗨废哩。”虽然这是大实话,但是一般人不会当面说。

那是个大众都贫穷的年代,物质匮乏,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叔嫂之间、邻里之间,就免不了经常为钱财之类的事情发生矛盾。那时的农村,经常能看到农村妇女骂架大戏。

四娘出身的家庭成分不好(斗地主的年代),性子直说话不会拐弯,个性要强不懂得示弱,她受欺负就成了家常便饭。出身好的人经常骂她“地主婆”,甚至一言不合就朝她扔土砖头。队长经常教育她“出身不由你,道路由你选择”,不仅队长,谁看她不顺眼了都可以对她说这句话。

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不少的家务活,那时大多数农村妇女都是蓬头垢面的。但是,我记忆中的四娘穿着却总是朴素而干净。

四爷在县城工作,四娘在队里挣工分。但她家有四个孩子,其中三个是正长身体的男孩子,食量比较大,因此一家人经常是吃不饱的。

八十年代初,国家放宽了政策,允许私人外出经商。为了解决一家人的温饱,四娘成了我们那里第一个走出去做生意的人。她接来孩子们的外婆帮忙照顾孩子,自己开始了顽强的创业之路。

四娘做的第一个生意是给人补袜子。拿着一瓶胶水和一些碎布,到邵东县城走街串巷,据说当时补一个袜子洞五分钱。后来,四娘觉得补袜子赚钱太慢,就转行去卖铁货。

她从县城购进镰刀、菜刀之类的五金铁货,用扁担挑着搭汽车到外县乡下去卖。一下汽车,边卖边往乡下走,满满一担货都压在肩上,卖一点,肩膀上的担子就轻一点。饿了,就找正在吃饭的人家买点吃的;晚上,有时在乡下找面善的人家借宿一晚,有时找到镇上或返回县城住最便宜的旅馆。

四娘在外面卖货,风雨无阻从不偷懒。下大雨,到人家屋檐下避一下,雨小了,就继续赶路。夏天,一身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又干,干了又再湿透,一天下来衣服上全是一道道白色的汗渍。冬天,汗打湿内衣,静下来被风一吹,冷飕飕的,直打哆嗦。这样的苦,很多男人都吃不了。

最难的是怕狗咬。那时乡下养狗比较多,不管多么小心翼翼,四娘下乡卖货的过程中,还是被狗咬过几次。这个坚强的女人,为了身后的孩子,再苦再累都没放弃过。

后来,大街上可以摆摊了,四娘就去摆摊卖百货,摆摊比起挑担下乡轻松多了,晚上还能回家跟孩子们在一起。

有了一些本钱后,她就去批发市场租了摊位,做起了批发生意。四娘是我们邵东工业品市场最早的一批商户,二儿子毕业后成了她的得力助手。

九十年代初,四娘就在县城买地建了一栋漂亮的三层小洋楼。后来,她高大的儿子们回老家看到低矮的土砖房,都感叹那么窄小的空间当初是怎么容纳下他们的。

再后来,四娘就自己办加工厂了。那时候,她的大儿子大学毕业,放弃了在广州的工作,也回家帮她了。

最佩服四娘的地方是,从口袋空空的农村妇女到女富翁,她没找亲戚朋友借过一分本钱,资本的积累全靠自己苦挣苦扒。现在,四娘八十多岁了,生意早交给了儿女们。她的三个儿子都继承了她的勤劳品格和过人的经商能力,大儿子将生意做到了美国,二儿子在福建办厂,小儿子成了北京商界名流。这些,都跟四娘努力向上的影响分不开,也跟她用勤劳为孩子们铺就的相对宽敞的起跑线分不开。

农村有句老话说,“讨坏一房亲,坑害三代人。”反过来,娶好一房亲,受益三代人——四娘的经历,让我对此话深信不疑。

——end——

举报/反馈

全部评论

良子聊情感

赞赞

转发了

5分钟前

回复

情感学院院长[作者]

赞赞

亲爱的读者朋友: 本文作者为良子老师,读完这篇文章,您如果心有所感,欢迎互动留言~良子老师和院长都有在看大家的评论

25分钟前

回复

回拔R7

11

心直口快,但出身不好的四娘拉扯大四个儿女,后经商,改善了生活,由农村土房,发展到镇上建房。子女也很有出息。 勤劳,善思,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3分钟前

回复

查看全部评论